馓子的由来

6 个回答
152 浏览
  • 最热评论

    馓子是中国传统的面点之一,尤其在北方地区非常流行。馓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,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。关于馓子的由来,有几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。

    第一种说法,馓子与南方的河粉有关。据说南北朝时期,陇右(今甘肃、宁夏一带)的居民为逃避战乱,向南方迁徙,带去了面食技术。在南方,由于气候潮湿,难以晾晒面粉,所以他们就用水把面粉和揉成面团,切成块状,称之为“河粉”。后来,河粉演变成了馓子。

    第二种说法是与北方的历史有关。在中国古代,北方常有战争,百姓流离失所,物资匮乏。为了解决温饱问题,百姓们用面粉加上土豆、萝卜等蔬菜制成的面块就是馓子。

    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于馓子的名称。有人认为,馓子这个名字来源于满语中的“海苏兰子”,意思是“油炸的面片”。由于民间的语言区别,在传递过程中被误解为“馓子”,因此这个名字流传开来。

    不管是哪种说法,馓子都是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表达了百姓们的艰苦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,不妨品尝一下这个源远流长的美食,感受其中的历史和文化气息。

    热度: 691

    点赞

    发布时间 2023-06-27

  • 推荐商品

  • 老赵

    老赵

    关注

    馓子起源于唐代,是一种汉族传统食品,以面粉和肉末为主要原料,在水中煮成小丸子,口感香糯可口,是江苏、浙江等地广受欢迎的美食。

    据传说,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名叫云梦真人的道士,在游历途中,闲来无事,将河里的沙石蒸烤成馓子,行遍天下后,传到了扬州,经过改良和加工,才成为今日的扬州馓子。

    扬州馓子在制作过程中,需要采用面粉、肉丁、黄酒等多种原料,以及厨师精湛的手艺,经过反复揉面,切割,摆放和煮熟等多道工序,才能制成形如小球的馓子,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。

    热度: 397

    点赞

    发布时间 2023-06-27

  • 跳梁小丑

    跳梁小丑

    关注

    馓子是如今流传于陕西、山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河北等地的一种传统小吃,原本是明代皇室御厨所创,以面粉和烫开的烫稀为主要原料,经过多丝拉、多**、多搓成朵状、盐碱水中煮熟、捞出冷水浸凉后沥干水分,再用蒜末、陈醋等配料调味做成。

    热度: 277

    点赞

    发布时间 2023-06-27

  • 君临天下

    君临天下

    关注

    馓子始于唐朝,起源于河南省洛阳市,后传至全国,是一道制作简单、口感美妙的特色小吃。其制作原料主要是面粉、碱水、猪肉末等,制作方法有烙、煮、炸等多种方式,不同地区的制作方式也略有不同,深受大众喜爱。

    热度: 265

    点赞

    发布时间 2023-06-27

  • 云的对手

    云的对手

    关注

    馓子是一种传统的汉族小食,起源于中国北方,在唐朝时期已经存在。一般由面粉、酵母等原料制成,制作工艺复杂,口感绵软,入口香甜。

    热度: 229

    点赞

    发布时间 2023-06-27

  • 又隹溈婧

    又隹溈婧

    关注

    馓子是一种发源于湖北武汉的传统小吃,由面粉制成,有着超长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地方风味,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。

    热度: 222

    点赞

    发布时间 2023-06-27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供参考和信息目的,并不构成任何法律或专业建议。读者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应咨询适当的专业人士或机构。作者和网站不对任何因本文内容引起的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。